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19-04-17 点击量:341次
1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高达4.8V[1],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尖晶石反相Linivo4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压总是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因此使用Linivo4有望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2]。然而,电化学性能与合成过程[3]密切相关,这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结晶度、颗粒大小和形态。常规固态反应制备的利奈沃4具有高温处理、时间长、晶体尺寸大、杂质多等缺点[4-6]。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软化学反应来缓解,如溶胶-凝胶法[7],[8],水热合成[9,10],溶液沉淀法[11],流变相合成[12,13],聚合络合法[14,15],P钦法[16]和燃烧合成[17~20]。在这些软化学路线中,燃烧合成是一种多组分氧化物粉末合成的通用、简单和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改进的燃烧方法,将混合前体溶液直接转移到电烤箱中。所得的利奈沃4粉末具有高度多孔性,均匀性好。并对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评价。2实验2.1采用简易溶液燃烧合成方法制备了利奈沃4纳米颗粒。在典型工艺中,硝酸锂、硝酸镍和偏钒酸铵的摩尔比为1:1:1(n(li):n(ni):n(v)=1:1:1)溶解在去离子水中。然后,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柠檬酸溶液,使总金属离子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保持为1:1。将所得溶液在50°C下不断搅拌加热以蒸发多余的水,生成高浓度溶液,然后将其置于400°C的预热马弗炉中。溶液煮沸然后分解。分解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气泡,然后产生诸如氮氧化物和氨之类的气体。整个反应在5分钟内完成,产生浅棕色前体粉末。然后在400-600°C下煅烧前体2h,得到黄色产物。
2特征描述
采用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空气气氛下以10°C/min的加热速率同时使用TG-DSC热分析仪(NetzschSTA449C)研究了前体的热分解过程。用X射线衍射(XRD)法(RigakuD/Max2500XRD,CuKα辐射,λ=1.54178_)测定了合成的Linivo4粉末的相结构。用WQF?41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Nicolet)记录红外(IR)光谱。利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ETEM,JEOLJEM?2100F)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将Linivo4粉末组装成硬币型电池(CR2016),以评估其电化学性能。将质量比为7:2:1的Linivo4粉末、乙炔黑和聚偏氟乙烯(PVDF)粘合剂分散在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液中制备浆液,将浆液涂在铝箔上,在90°C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0小时,制成阴极。将半电池组装在一个装有超高纯度氩的手套箱(德国布拉恩)中,使用聚丙烯膜作为分离器,1摩尔/升的Lipf6溶解在碳酸乙烯/碳酸二甲酯(v(ec)/v(dmc)=1:1)中作为电解质。在CHI660C电化学工作站(中国上海,CHI660C)上以0.1mV/s的扫描速度在3.0-4.9V(vsLi/Li+)的电压范围内进行循环伏安测量。用陆地电池测试仪(LandCT2001A,中国武汉)在室温下记录了电池的恒电流充放电特性,比容量仅基于活性材料的质量。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