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定制热线: 400-666-3615

谈谈一些关于手机电池的误区和问题

2019-04-10   点击量:417

每每谈及电脑、手机续航的问题,各路网友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抱头吐槽:“电脑也好,手机也罢,电池完全不会够用!”只要是台手机,几乎都摆脱不了一天一充,甚至更加频繁充电的命运。


对于一些常常要用到手机的朋友来讲,真是恨得咬牙切齿的同时,又不得不往自己包里塞多几块沉甸甸充电宝和以各种方式怪异缠绕的数据线。今天,小编就来谈谈一些关于手机电池的误区和问题。


很多朋友会认为,现代化智能手机时代,手机的技术已经达到空前绝后的发展高度。但是很可惜,手机电池在这方面完全是龟速爬行。


在最初的时候,追溯到上世纪80、90年代,“大哥大”和诺基亚的时代,手机的电池采用的材质多是镍铬,但是这个材质的电池有严重的硬伤。


首先是长得丑:六枚圆柱电池用胶带捆绑,组成一套输出电压为7.5V的电池组,使得手机看起来超笨重;其二:材料“铬”有着严重的污染性;其三:记忆效应强,电池没用多久就不好使了;其四:续航短,充电时间长。比如当时的摩托罗拉DynaTAC8000X,通话20分钟,充电10小时,没错你没看错!


当时90年代的手机巨头诺基亚这样觉得不行,一点也不Future,于是它将输出电压降为7.2v,能耗输出降低,电池体积缩小,终于发布了诺基亚首款GSM网络手机,通话3小时,充电10小时。嗯,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进步了。


90年代还出现了另一种材质,叫做“镍氢”。这款材质在当时而言相对环保,记忆效应相对不明显,可以说是比较理想的替代品,但是容量依然是硬伤。这个时候的电池已经进化的比较小了,甚至可以出现折叠式手机,就像是贝壳形状的摩托罗拉StarTAC,可见,电池的大小对于手机的“长相”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而我们现在20世纪手机常常使用的锂电池,其实早在90年代初期就被索尼研发出来了!没想到吧?其实锂电池出现的很早,但是在当时由于较昂贵的售价,销量几乎是跳水的。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


1994年,在戴尔电脑的洗脑式广告——”戴尔笔记本电脑,让你在飞机上从纽约用到洛杉矶!“让锂电池一炮而红,成为了各手机厂商青睐的电池首选。


这三款电池几乎是同时代的产物,但是锂电池相比于镍铬、镍氢电池而言,容量更大,没有记忆效应。在技术革新和制造业的进步下,锂电池成本也降低了,可以说是完全单方面取胜。


但是,一直发展到如今,大家手里的手机电池都还是锂电池,人们在电池方面虽然有进步,但还是没有太大的突破,以至于21世纪手机的发展依然受到电池的影响,尤其是外观。


但是对于顾客而言,在对手机配备的原件更加精益求精的同时,对手机的外观也真的很严格。要求要轻薄,要大屏,最好100%大屏幕完全覆盖,而且要好看!


与此同时,手机的原件:屏幕、处理器需要更多的电量,手机电池的体积硬伤又制约着手机其他硬件的设计,小编似乎能听到手机设计者在歇斯底里的哭喊:“你们行你们来设计啊!”


因此,手机厂商,例如最经典的iPhone,虽然天天背着“续航差”的大锅,仍然还是不愿意做大电池手机的。一是出于手机外观美感上的考虑;二是锂电池发展的局限性,占内置空间较大;三是介于成本上的考虑。于是导致了现在手机市场的手机,普遍电池容量在3000mAh~4000mAh不等,也就出现了续航差的短板。打打游戏,刷刷抖音,电量就哗哗哗地掉。


所以,大家也能发现,手机市场内像是华为Mate20电池大的这类手机并不多。今天科普了电池的小知识之外,还要介绍一款电池有6000mAh的强力续航手机——MANN8S。


MANN8S的手机厂商MANN的观点是:既然能做大,就尽量做“大”。在持有6000mAh的同时,还内置电量优化,降低电池能耗输出。当然,这也使MANN8S摸起来相当有质感。经测试,能连续开黑《王者荣耀》10个小时,连续看2天视频,持卡待机能撑7天。


另外,MANN8S虽然采用玻璃材质的机身,却还能防摔防水,在业内达到最高防护等级IP68,给予手机安全防护。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款三防手机,MANN8S在外观上的“黑金属”风格也不输特色。对于常常要用到手机的人而言,无论是作为主机还是备用机,MANN8S都是一款福音。


对手机续航的渴求,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与互联网、大数据智能世界已经密不可分了,不能容忍手机电量变红,担心手机电量不够用成为了人们的日常沮丧。小编觉得除了使用大电池手机,也应该多出户外活动活动。你们觉得如何呢,不妨一起讨论讨论。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