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19-03-13 点击量:356次
电动汽车是否真正环保,动力电池能否妥善回收是关键环节。但记者发现,退役的动力电池回收,除了政策体系上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以外,其在经济性和技术层面也存在一些困难。
国内锂电池品种繁多,电池构造复杂且没有统一标准,退役电池要想梯次利用,需要通过拆解、分拣和二次成组,过程复杂,而且回收的电芯来自于不同的厂家,或规格不同,意味着电池PACK可能需要各种不同设计方案,会增加二次成组设计成本和加工成本,导致拆解回收工艺复杂,难以形成产业化经营。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介绍说,由于上述情况,目前电动汽车退役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还停留在理论层面,虽然有企业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但实际应用经验还不足,因此,退役动力电池在梯级利用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那么材料回收是否可行呢?根据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经验,采用机械法和湿法回收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回收率按照90%计算,回收处理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成本要高于再生材料的收益。而国内从锂电池中回收碳酸锂的成本更是企业直接生产成本的5倍以上,这导致企业缺乏回收热情,加之政府缺乏鼓励回收政策,动力电池回收面临极大困难。
除了回收成本高,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少。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在新电池生产过程中,一般会通过抽样的方法,完成出厂测试(包括性能、寿命、热稳定性、安全性等)。退役电池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做更多的检测来判断电池性能。但是梯次利用的电池,数量庞大,抽样检测的方法显然不适用,而对电池进行逐一检验时间、成本也不允许,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梯次利用电池成组后的管理是另一道难题。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不同厂家生产的电池组成的PACK内阻特性、电化学特性、热特性都不尽相同,BMS的开发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在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简良看来,退役动力电池的成本、技术瓶颈并非不可破除。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动力电池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未来电池的成本会有大幅下降。此外,随着动力锂电池回收数量的增多会产生规模效应,企业处理成本会被摊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会逐渐显现。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