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定制热线: 400-666-3615

日本锂离子电池进化续航将超1000里,有什么值得深思的

2019-04-04   点击量:479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1次充电可行驶相当于东京至大阪的500公里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开发在日本正日趋活跃。积水化学工业的技术已经具备取得突破的头绪,旭化成也已接近。均能采用现有的电极,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前半期实现实用化。日本经济产业省将扶持充分发挥电池性能的技术开发。在世界范围内,转向纯电动汽车(EV)的趋势正在加速,如果作为课题的续航距离大幅延长,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角的时代或将继续持续。


然而,好消息的背后,映射的是日本锂电池企业的日落西山,锂电池进化续航超1000里,在小编看来,这是日企的无奈之举,也是奋力一搏!


锂电产业自从1991年在日本诞生起,一直到2005年在这15年的时间里,其市场和技术几乎都是由日本垄断,日本锂电企业也因此获得了高额利润。2005年后,随着锂电技术向中韩扩散,中低端市场逐渐被中韩蚕食,日本锂电产业的整体利润开始快速下滑,并导致很多企业相继出现了经营困难。从2005年开始日本锂电的国际市场份额就在不断下降,2016年日本锂电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了15%左右,其衰退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受此影响下,日本锂电池企业为寻求突破,一方面把低端产能转移至中国、韩国,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内部进行电池企业重组并购。


这样做的结果,固然降低了一些成本,但也给中国和韩国一个奋起直追的机会。举个例子;


松下凭借作为特斯拉的唯一供应商成为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企业,它目前主要是专注于与特斯拉的合作,未来有意与欧洲汽车企业合作分一杯羹。如果是在2005年,松下与欧洲汽车企业的合作算得上是稳操胜券。但日企将低端产能企业分摊给了中、韩,让后两者有足够的生产制造能力,当然,这种能力初期还是“低水平重复制造”,但日企明显忽视了中韩,尤其是中国的学习能力,“低水平重复制造”一旦有了创新力,其爆发的可怕能量绝对是日企无法估量的。不久前大众增大对动力电池的采购,开出了500亿欧元的大单,戴姆勒也计划在未来10年采购200亿欧元的动力电池,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均有机会分羹,仅仅几年时间,中韩企业就有能力在动力电池国际市场跟日企一较高下,可见日企面临的困境是多么严重。


日企将锂离子电池进化成续航超1000里,背后就是感受到了中韩企业在后面紧追不舍的危机。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50Gwh,已经远远超过了现有需求,即便如此,各大电池企业依旧在扩产,马不停蹄的扩产。其原因就是大规模智能制造是动力电池企业降低成本、稳定优质产品供货、碾压对手的重要筹码。反观日本,AESC已被中国瓜分,其他诸如东芝、GS汤浅、日立等昔日巨头更是举步维艰,只能坚守最后的“技术蓝天”:将产业由产品转向技术服务,同时研发新电池以期东山再起。


总结:虽然日本电池企业宣布电池续航有望突破1000里,小编也认为这确实是真的有可能实现,问题是突破和产业化不是一个意思,这中间的时间间隔又有多久呢?留给日企的时间又还剩多少呢?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电池工程研究院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